武漢一兒童醫院“臨時爸媽” 細心呵護新生嬰兒

原標題:24小時監護脆弱生命 巴掌寶寶有一群"臨時爸媽"

24小時監護脆弱生命 像對自己孩子一樣細心呵護

巴掌寶寶有一群“臨時爸媽”

圖為每天專傢們都會對寶寶們進行會診,調整治療方案

“送到我們這裡來的新生兒,都是帶著幾種甚至上十種疾病的危重患兒,他們非常脆弱,需要我們小心呵護。”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主任劉漢楚教授昨日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,在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科,一年有近萬名一度疾病纏身的小寶寶康復回傢。

在這裡,孩子吃喝拉撒全由“臨時爸媽” 醫護人員完成,傢長隻能通過探視日的監控視頻看寶寶。連續兩日,楚天都市報新聞熱線接到瞭不少患兒傢長的電話,他們講述瞭孩子出生後就被送進監護室,醫護人員照顧寶寶並安撫他們焦慮情緒,幫他們建立戰勝疾病信心的故事。

危急時刻專傢為缺氧寶寶打開“通道”

4月1日,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監護室轉運送來瞭一名32周就早產的寶寶,體重1.8公斤,進溫箱沒多久,突然全身發紫、呼吸困難,醫生立馬上呼吸機搶救。經查,孩子不僅有早產兒的呼吸問題,還有嚴重的復雜先心病。“寶寶心臟的肺靜脈血管‘長錯位’,使得動、靜脈血混流,一起流向全身,導致口唇發紫、呼吸困難。”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主任醫師曾凌空教授說,因為孩子早產、體重輕,肺功能不成熟,難以承受手術,所以再三權衡後決定先保守治療,等時機成熟再手術。

“嘀!嘀!嘀!”4月15日晚,寶寶溫箱旁的機器突然報警,曾凌空教授一看,寶寶血氧日本無籽葡萄|日本無籽葡萄批發飽和度降至50(正常應在90以上),小臉烏紫,診斷發現其肺部有濕 音。“是肺出血,快搶救!”話音剛落,曾凌空教授看到氣管內湧出鮮血,他立馬加大呼吸機參數,通過氣管插管給藥止血,並采取藥物一點點升血壓。期間,醫護人員守著寶寶監控生命體征,直到4小時後生命體征漸漸穩定。

為瞭不出現意外,曾凌空教授每晚守在監護室。一個月後,孩子肺功能相對好轉,體重長到2.5公斤,曾凌空教授這才將孩子送到該院心外科,交由專傢為其手術。令人欣慰的是,5月5日,寶寶的手術很成功。目前,寶寶臉色紅潤,食欲不錯,心肺功能恢復正常,近日就能出院。“要不是曾教授和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治療,我的孩子很可能就沒瞭。”昨日,寶寶的爸爸說。

模擬子宮環境延續巴掌寶寶脆弱生命

“當初送進監護室時,兒子小小的,看著讓人心疼。一個多月以來,我吃不好睡不著,還要安慰妻子,感覺壓力很大,幸虧醫護人員給瞭我們信心,讓妻子每天送母乳,還把寶寶在溫箱裡成長的照片拍給我看。”5月30日,30歲的肖先生抱著已康復的兒子開心地說。

肖先生和妻子去年結婚,沒多久妻子懷上寶寶。4月1日晚,懷孕27周的妻子突然羊水破瞭,被送至醫院保胎,6天後因宮內羊水不足,早產下瞭一名男寶寶。兒子出生時體重僅1.25公斤,連哭的力氣都沒有,憋得小臉通紅,立馬被抱進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監護室,送進溫箱,醫生展開救治。

該院新生兒監護室護士袁露說,寶寶28周離開母體,呼吸系統、腦部發育都不成熟,隨時可能呼吸驟停。為幫他找回在母體內的感覺,醫護人員在溫箱外搭起佈罩,擋住所有光照,模擬成子宮的“小黑屋”環境,護士24小時輪流守在溫箱邊,盡量減少聲光等刺激,對其成長環境進行控制,保證寶寶每天深度睡眠,促進發育。

曾凌空教授回憶,有一次查房遇到寶寶正在酣睡,守在床邊的護士打手勢示意,專傢們心領神會,輕聲退出病房,等寶寶睡好後再來。“為瞭少驚動他,我們換次尿佈動作格外溫柔,至少得5分鐘,以免受到驚嚇出現呼吸驟停。”袁露說,護士輕撫寶寶肚子,溫柔喚醒後打開尿佈試探反應。若沒有情緒波動,就先用溫水擦洗寶寶的小屁股,一隻手輕托大腿,將尿佈輕柔換好。

為讓寶寶再次舒適入睡,護士將浴巾疊成“鳥巢”,模擬子宮內被包裹的感覺,讓寶寶放松蜷成一個球,趴著睡或側睡。同時,護士堅持讓媽媽送母乳。

“兒子在溫箱住瞭一個月,身體各項指標都不錯。”肖先生說,5月5日,兒子重1.77公斤;5月12日,2公斤;5月30日,2.5公斤。出院時,他把寶寶出生後至今的照片和寫好的感謝信,制作成一張海報,送給醫務人香川縣奇異果禮盒|香川縣奇異果禮盒批發員表示感謝。

24小日本青森大紅榮蘋果|日本青森大紅榮蘋果批發時呵護細心對待每一個孩子

在新生兒監護室,醫護人員就是寶寶們的“臨時爸媽”,給寶寶們洗澡、稱重、喂奶、用藥、治療等,每個環節都不能有半點馬虎,每一刻的精神要高度集中。“目前監護室住著60多名高危寶寶,護士分3班,24小時守在溫箱旁,像對自己孩子一樣細心呵護。”袁護士說,晚上是寶寶高危情況多發時段,護士門通宵不敢休息,在每個溫箱前輪流轉,甚至連廁所都不敢輕易去。

此外,“臨時爸媽”還要指導患兒的父母,減緩他們的焦慮情緒。“袁護士,我是2床寶爸。孩子出院到現在都沒有大便,正常嗎?”“孩子10個月,21斤70厘米,長得怎麼樣啊?”昨日,在“關愛高危兒”的微信群中,不少早產兒傢長向群主袁護士咨詢。“早產兒護理也很重要,科室經常接診出院後因為沒護理好‘二進宮’的寶寶,孩子遭罪、大人糟心,健康宣教太重要瞭。”袁護士說,2015年至今,她和同事建瞭一個QQ群和三個微信群。除瞭答疑解惑,傢長們也互相打氣、交流。“感謝你們43天的悉心照顧,我傢小寶今天出院,我和寶爸認真學習瞭各種護理知識,我們會好好照顧寶寶,定期隨訪。再次感謝!”每當有寶寶康復出院,傢長發來感激的話語,讓護士們特別有成就感。

袁護士說,她和同事們每天和高危寶寶打交道,每一個出院的寶寶,都是一份難舍回憶。“有傢長抱著寶寶回到醫院,說在傢哭鬧不止。護士接過來輕拍幾下,寶寶立馬不哭瞭。因為寶寶記得我們的聲音、氣息,撫摸他們的熟悉感,也成為我們之間一份情感紐帶,看著他們健康成長,我們再辛苦都值得。”
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arrow
arrow

    mwa842wi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